
吊車參數應用
當然可以。三一STC250T4作為一款25噸級的明星汽車起重機,其起重性能表是司機和安全員在每次吊裝作業(yè)前必須精準運用的“圣經”。下面我將通過幾個典型的工況案例,詳細說明如何應用其起重性能表,以確保作業(yè)安全、高效。
首先,理解性能表的核心要素
在分析案例前,必須明確STC250T4性能表的幾個關鍵參數:
- 幅度(工作半徑): 吊臂鉸點中心到吊鉤垂直線的水平距離。這是決定起重能力的首要因素。
- 臂長: 主臂伸出的長度。
- 額定起重量: 在該幅度和臂長下,起重機安全起吊的最大重量。性能表上的數值是在“打支腿、整車調平、360°全回轉”的理想工況下的數據。
- 倍率: 滑輪組穿繞的鋼絲繩倍數,影響吊鉤的起升速度和最大起重量。
- 工況區(qū): 性能表通常用不同顏色或線條劃分區(qū)域,代表不同的臂長組合和起重能力。
重要前提: 任何吊裝前,都必須精確計算吊物重量(包括吊具索具重量),并勘察現場環(huán)境(如地面承載力、是否有障礙物、風速等)。
應用案例詳解
案例一:近距離廠房內設備安裝(小幅度、短臂長)
- 場景描述: 需要在廠房內將一個重達10噸的設備吊裝到基礎上。廠房內空間狹窄,起重機只能停在設備基礎旁約4米的位置。廠房凈高足夠,無需伸出過長吊臂。
- 性能表應用步驟:
- 確定關鍵參數: 已知吊重 ≈ 10噸,工作半徑 ≈ 4米。
- 查閱性能表: 查找STC250T4性能表中“幅度(m)”為4米這一列。
- 匹配臂長: 由于距離近、高度低,我們選擇最短的主臂工況。查看“主臂10.4米”或“主臂13.2米”行。
- 在4米幅度下,即使是10.4米的最短臂,其額定起重量也遠大于10噸(通常可達25噸左右)。
- 安全確認:
- 結論: 此工況非常輕松,起重能力有大量富余。但需特別注意:
- 地面承載力: 廠房內地面是否為加固地面?必須確保支腿下方墊好足夠面積的鋼板或路基板。
- 微動性: 近距離安裝對操作的微動性要求高,STC250T4的液壓系統(tǒng)能很好地滿足。
- 障礙物: 注意廠房內的立柱、屋頂等,避免回轉或起臂時發(fā)生碰撞。
- 結論: 此工況非常輕松,起重能力有大量富余。但需特別注意:
案例二:中距離鋼結構吊裝(中等幅度、中等臂長)
- 場景描述: 在工地上,需要將一根重7噸、長12米的鋼梁吊裝到離起重機中心8米遠的立柱上。安裝高度約10米。
- 性能表應用步驟:
- 確定關鍵參數: 吊重 ≈ 7噸,工作半徑 ≈ 8米,所需吊鉤高度 > 10米 + 索具高度 + 安全距離 ≈ 13米。
- 計算所需臂長: 通過幾何關系簡單估算:臂長 ≥ √(半徑2 + 高度2) = √(82 + 132) ≈ 15.3米。因此,需要伸出臂長超過15.3米。
- 查閱性能表: 找到“幅度8米”這一列,然后向下查找臂長。我們需要找到臂長大于15.3米且額定起重量大于7噸的工況。
- 例如,在性能表上,臂長17.6米,幅度8米時,額定起重量可能為9.5噸。
- 臂長20.3米,幅度8米時,額定起重量可能為8.0噸。
- 選擇最優(yōu)工況:
- 選擇17.6米臂長: 起重量9.5噸 > 7噸,安全余量充足,是最穩(wěn)妥的選擇。
- 為什么不選更長的臂? 20.3米臂長雖然也滿足要求(8.0噸 > 7噸),但安全余量較小,且臂長越長,吊臂的柔韌性越大,對操作穩(wěn)定性要求更高。在滿足高度要求的前提下,優(yōu)先使用更短的臂長。
- 安全確認:

下載APP